top of page

    怎麼翻譯聖經才是忠於原文?

    • 作家相片: 梁家铿
      梁家铿
    • 10月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10月23日

    ree

    這次譯經工程涉及的所有問題,皆以忠於原文為依歸。遇到原文與教會傳統教導有差異時,這包括筆者所屬教會的教導,本譯本有義務,有責任,取原文捨傳統,決不摒棄原文而維護傳統。在這種意義上,翻譯聖經是為神服務,為神發聲,而不是捍衛教條尊嚴。要不然,又怎算得上是忠於原文?


    直譯要比意譯忠於原文嗎?


    不絕對是,直譯不一定比意譯更忠於原文。要做到忠實於原文,先要準確地明白原文的意思,然後用中文把原意重新表達出來,不偏離,不遺漏,不隨意增減。然而,不偏離原文的意思和不偏離原文的形式是兩碼事。在翻譯學上,“直譯” 就是字對字形式等同觀(formal equivalence)、“意譯” 就是意義相等動態觀(dynamic equivalence)。字對字不增不減地翻譯是沒有偏離原文的形式,卻不一定是忠於原文。在語法和修辭習慣上,新約希臘文和現代漢語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有時候,若字對字不增不減地直譯,反而會弄得譯文怪不成句,這絕非忠實於原文的真義。清末,先輩嚴復提出 “信、達、雅” 是 “譯事三難”。做到忠實於原文就是 “信”,做到文辭達意流暢就是 “達”,追求用字優美便是 “雅”。誠然,翻譯不僅要追求 “信”,也必須通順達意,有時候,要做到 “達”,就不能拘泥於原文的形式。縱使做到了 “字對字形式等同”,形式上似乎沒有偏離原文,但假若譯文不通順不達意,以致讀者看不明白或誤解,到頭來豈不是不忠於原文?相反地,有時候為了信達兼顧,便有需要補充一些字詞或刪減一些字詞,只要準確地把原意表達出來,雖是意譯,也確實忠於原文。總的來說,直譯也好意譯也好,忠於原文就好。在譯經的實踐經驗中,在大部分情況下,直譯要比意譯忠於全文。至於什麼時候應直譯什麼時候該意譯,一切按個別情況而定。


    例 1 馬太福音 5.17-19


    本譯本譯文和註釋:

    17 莫以為我是來廢除律法和先知的,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成全。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消失,這律法書一點一劃也不會逝去,全部都要實現19 所以,誰如果放鬆這些誡命中哪怕最小的一條,還唆使人效法,他在天國就會被叫作最小;但如果好好遵行,並教導人遵行,他在天國就要稱為偉大。

    17-19節註:“律法” 即《律法書》,基督教稱《摩西五經》,猶太教稱 “妥拉”,是猶太人對創、出、利、民、申的統稱。此外,“律法” 亦可以專指五經中的誡律規條部分。17節中 “廢除” 譯自 καταλύω(kataluo),直譯拆毀,而19節中 “放鬆” 則譯自 λύω,舊譯廢掉。兩者是同源詞,καταλύω 是 λύω(luo)的強化式,前者把後者的詞義加強了。λύω 釋義:放鬆、解開、毀滅、廢除。注意 λύω(19節)的基本釋義是放鬆,即使也可以表示廢除。相對而言,καταλύω 的意思就是拆毀或廢除,它不含放鬆之意。19節是故意用上一個與17節對比較輕的字詞,故此才譯作 “放鬆”。誰如果放鬆誡命中哪怕最小的一條,在神的國要被看為最小,更不用說廢除了。耶穌旨在強調他來是要成全律法書和先知書,不是要廢除。


    例 2 以弗所書 3.18


    本譯本譯文和註釋:

    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15 天上地上一切家族的名字都是起源於父,16 我求父:照著他榮耀的豐富,藉著他的靈,用權能使你們內在的人堅強起來,17 憑著“信”,讓基督入住你們心中,使你們既然在愛中扎根建基,18 就有力量能與全體聖徒一同領會那寬度、長度、高度、深度是什麼,19 並明白基督的愛是超乎知識,以致你們被充滿,達到神全部的滿盈。

    18節註:“那寬度、長度、高度、深度是什麼”,譯自 τί το πλάτος και μκος και ψος και βάθος,首字 τί(ti)是疑問詞,釋義 “是什麼”。希臘原文18-19節與三種聖經中英譯本的對照如下:

    • 和合本: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

    • 原文:18να ξισχύσητε καταλαβέσθαι συν πσιν τος γίοις τί το πλάτος και μκος και ψος και βάθος, 19 γνναί τε την περβάλλουσαν της γνώσεως γάπην το Χριστο……

    • 本譯本:18 就有力量能與全體聖徒一同領會那寬度、長度、高度、深度是什麼,19 並明白基督的愛是超乎知識……

    • NASB:may be able to comprehend with all the saints what is the breadth and length and height and depth, and to know the love of Christ which surpasses knowledge……


    和合本將原來19節 “基督的愛”(γάπην το Χριστο)幾個字從原處移到18節去,這樣,在和合本的翻譯之下,“是何等長闊高深” 這感嘆語便是指 “基督的愛” 而言。這與原文不符。


    首先,按原文,“基督的愛”(γάπην το Χριστο)歸19節,不是18節。其次,“是何等長闊高深” 是由四個形容詞(長闊高深)組成的感嘆語;然而原文不是感嘆語,而是疑問句,由疑問詞 τί(是什麼)+ το πλάτος(寬度)等四個名詞(而非形容詞)組成。“長闊高深” 不是指基督的愛,而是另有所指。


    究竟 “那寬度、長度、高度、深度” 是指什麼?


    這些皆是與建築和測量有關的詞彙,是貫穿以弗所書全文的主線索。在聖經中,這些與測量有關的詞彙都具有深邃的象徵意義,指向神 יהוה 要建造的理想 “聖殿”,參結40-43章,啟21章。而在以弗所書,“聖所” 象徵神 יהוה 正在培育的理想 “教會”(參1.22-23,3.9-10,4.11-13),就是以耶穌基督為首的 “新人類”(參2.15-18),教會就是 יהוה 安家的理想 “居所”(參2.20-23)。依此推論,“那寬度、長度、高度、深度” 便是象徵 יהוה 為了栽培教會而在基督裡繪製的宏偉藍圖,是涉及天上地下、今世來世的救世宏圖和萬世方略。(參弗1.18-23,3.1-12)


    (18節註完)


    歡迎試讀《新約聖經‧梁家鏗譯本》,歡迎指正。電郵請洽 biblexg@gmail.com 梁家鏗收。



     
     

    © 2025 by Biblexg.com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